扩大认知
遏制耐药
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
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提高社会公众对耐药的认识水平、遏制微生物耐药发展与蔓延,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医管局于11月18—24日组织开展“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
以“扩大认知,遏制耐药”为主题,通过广泛宣传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对耐药危机的认识;牢固树立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抗菌药物
这些症状需要使用
抗菌药物吗?
问
感冒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吗?
答
绝大部分感冒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很多患者头疼脑热、嗓子发炎、感冒发烧会想要使用抗菌药物。大部分感冒是由病*引起的,抗菌药物对病*无效。因此,服用抗菌药物前,需咨询医务人员。经过医生诊断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抗菌药物、需要哪一种抗菌药物。
问
腹泻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吗?
答
大部分腹泻未必是细菌感染胃肠道所致,如患者腹部受凉引起的肠蠕动加快,诺如病*引起的感染,部分人群对乳品、鱼、虾等食物过敏引起的肠道反应等。以上腹泻情况没有细菌感染存在,无需使用抗菌药物。生活中老百姓习惯腹泻就服用氧氟沙星是一种错误认知。滥用抗菌药物可导致细菌耐药,会使病人陷入真正面对细菌时“有药却无效的困境”。
抗菌药物
这些误区你都知道吗?
误区一
抗菌药物=消炎药?
炎症反应不仅仅包括感染炎症,还包括过敏性疾病、无菌性炎症及病*引起的炎症。通常把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也称为消炎药。因此,抗菌药物不等同于消炎药。
误区二
发热就吃抗菌药物?
发热并不一定是细菌感染,应激、病*、免疫系统、肿瘤、结核等因素都会引起机体体温升高,且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使人体退热。因此,当出现反复发热症状后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后用药。
误区三
细菌感染了,抗菌药物随便吃,一种无效换一种?
每一种抗菌药物都有各自的抗菌谱、适应症。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因、感染部位及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评估抗菌药物有效性需要48~72小时。因此,不应48小时内频繁更换抗菌药物种类。
误区四
症状好转立即停药?
很多患者服用抗菌药物一两天症状好转便自行停药。其实,对于不同疾病使用抗菌药物都有各自的疗程。比如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中耳炎等的疗程一般为7~10天,脓肿性疾病疗程更长。如果患者提前停药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并且引发细菌耐药。
扩大认知
遏制耐药
01
抗菌药物是指治疗各种有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发烧等不适症状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类(如头孢曲松)、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
02
正确识别抗菌药物:先诊断,选对药;服用抗菌药物前,务必咨询医务人员;足量足疗程使用,避免细菌耐药。
03
日常生活我们应:多运动、多喝水、多锻炼,增强抵抗力。多食蔬菜、水果及含维C、锌的食物,咨询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04
关于抗菌药物:不自行买药,不随意选药,不任意服药,不随便停药。能用一种药解决问题,绝不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
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