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
上海交通大医院药学部
身边常有年轻的妈妈们吐槽:“给孩子吃药实在太艰难了!”是的没错,我知道给孩子吃药是一件很难的事。有的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灌药,比如捏鼻子;有的家长为了改善药物口感,将药物溶于果汁和牛奶;还有的家长把药物包在食物里骗孩子吃下,那么这些招数会不会存在一定的隐患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帮助宝宝顺利服下药物呢?
喂药误区一:捏鼻子捏鼻子喂药,很容易引起呛咳。呛咳之后气急还算轻,严重的出现肺部感染。在捏鼻过程中,脆弱的鼻黏膜和血管还有可能被损伤,另外鼻腔分泌物可能会通过短直的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所以不建议采取这种粗暴的做法。
喂药误区二:配果蔬汁由于果蔬汁(尤其是鲜榨的)往往是酸性的水溶液,它可以使许多药提前溶解,影响胃肠道的吸收。而且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它是一种氧化还原剂,会影响到部分药效的发挥。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药物都会出问题,如果不确定某种药物是否能配果汁,那就别用,有条件者向专业的药师或医生咨询后再决定是否使用这种方法。
喂药误区三:溶于牛奶受牛奶影响比较大的药物有抗生素、止泻药和铁剂。牛奶和抗生素同时服用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因此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不要饮用牛奶。牛奶还会使铁沉淀,从而影响铁元素的吸收。牛奶可能会影响止泻药的疗效,很多亚洲人在断奶之后,乳糖酶活性逐渐降低甚至不再产生,牛奶含有的乳糖成分就容易加重腹泻,进一步影响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喂药误区四:全部掰开碾碎有的家长不看说明书,把片剂研碎,胶囊掰开溶解后给孩子吃。但如果服用说明书上强调“不能掰开”的缓释制剂,一旦掰开磨碎会对药效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服药后短时间内体内药物浓度过高产生危险;但是有些缓控释制剂能掰开,但不能磨碎,具体用法建议请家长仔细阅读说明书,在专业的指导下操作。
以下几招或许能帮到您:1.家长朋友们如果在药店给孩子买药,尽量首选泡腾剂。首先大多数泡腾剂含有果味矫味剂,口感较好;其次泡腾剂产生的大量气泡对孩子来说“很有趣”,不会产生很剧烈的排斥抗拒情绪,但一定要注意泡腾片绝对不能直接吞服。
2.如果是可碾碎的片剂,先将药片碾成粉末,用带刻度的容器量取一定量的温开水溶化后,自制成“液体剂”,服用前根据宝宝体重折算成相应体积的溶液后喂服。但是有些药物从稳定性的考虑有指定的溶媒说明,比如孟鲁司特,所以具体用哪种液体溶解药物最适宜还需翻看说明书。
3.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以在最后服用止咳糖浆,因为大多数糖浆的口味很好,帮助掩盖和祛除之前服用药物的苦涩口感。
最后补充一点就是和宝宝做好心理沟通,多一些耐心和鼓励,从而帮助宝宝顺利服下药物,早日康复。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特别支持)
本文版权属于上海药讯,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