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辨征愈内痔出血二例
例一徐某,男,46岁。
初诊;年1月3日。
主诉及病史;大便时反复出血已半年,每次出血需服止血药或注射止血剂才能止血。3天前因饮酒过多又引起大便时点滴出血,血色鲜红,大便干结。
诊查;肛外未见有物脱出,胸膝位1~5点处各有一期内痔1个。
辨证∶内痔出血。为湿热下注,热伤阴络。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处方;地榆炭15g藕节炭15g焦栀仁15g生地10g侧柏叶10g丹皮9g蒲公英10g白芍15g熟地10g大*5g(后下)3剂
二诊∶昨日解稀溏大便1次,仍有少量出血。守上方去大*,再进药3剂而愈。例二冯某,男,50岁。
主诉及病史;大便时反复出血已4年之久,原每次出血服药或注射止血剂都能止血,此次出血已半月,用上法治疗无效,故来门诊求治。
诊查;现大便时仍呈喷射状出血,每次出血量约15~20ml。自觉头昏,神疲,倦怠,近来胃纳不佳。肛外无物脱出,胸膝位3和7点各有内痔1个,面色少华,舌淡,脉沉细。
辨证∶内痔有血。为脾气虚损,气不摄血。治法∶益气补血,佐以止血。
处方∶*芪20g当归15g炒白术15g白及15g地榆炭15g槐花炭10g蒲*炭10g云苓15g*参9g熟地15g3剂
二诊∶出血量减少,精神较前好转。再守上方继服药3剂而愈。
"内痔出血"有虚实之别。第一案属实证出血,主要是由于饮酒过多,积热聚湿,湿热互结,下注大肠,损伤阴络而成。故用*柏、大*、焦栀仁清利湿热;用地榆炭、藕节炭、熟地、蒲公英、丹皮、侧柏叶凉血止血;佐以白芍酸敛引血归经。
第二案为虚证出血,因为出血时间过久,出血量又多,脾气受损,气为血帅,气不摄血,血溢于脉外,故大便下血。所以本案重用*芪、*参、白术、熟地、当归、云芩益气,补血,佐以白及、地榆炭、槐花炭、蒲*炭止血而获速效。
九、清热消肿法治愈耳脓一例
吴某,男,51岁。
初诊∶年1月4日。
主诉及病史;1周前洗澡时不慎,右耳灌入污水,当时未全部流出,第2天自觉耳道内痒痛,有充塞重听之感,继而耳道皮肤肿胀作痛,牵引耳垂作痛,耳屏压痛明显,耳下淋巴结肿大。脓性分泌物自外耳道溢出。体温37.8℃。
辨证∶耳脓(急性中耳炎)。为肝胆湿热蕴蒸,上侵耳窍所致。治法∶清热解*,排脓消肿。
处方∶桑枝10g大青叶10g银花15g丹皮10g地丁草15g*芩9g野菊10g蚤休10g生地10g苍耳子15g蒲公英10g花粉10g
外用药∶川柏3g、甘草3g、大*3g、冰片3g。煎水用棉签蘸药汁洗耳道,每日二三次。二诊∶上药连服3剂,体温正常,右耳疼痛明显减轻,红肿也渐消退。前法踵进。三诊;4天后右耳痛止,耳道肿胀全消,但仍有少量脓液溢出,再用上法治疗半月而愈。
耳脓的主要症状为耳内流脓,即西医所谓急慢性中耳炎。本病多由污水灌入耳中或挖耳染*,以致湿*内停,继感风热之邪,湿热相合,蒸腐气血而成脓。所以治用清热解*、排脓消肿法,经短期诊治而获痊愈。
本病若有脓时,宜用川柏、甘草、大*、冰片煎水,用棉签蘸药汁洗耳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