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复制链接]

1#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

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儿童期耳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鉴于其高发率及危害性,各国相继推出针对儿童OME的诊疗指南。我国曾于年发布包括OME在内的《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并在年将其列入《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但迄今仍缺少有关儿童OME的详细指南。根据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年度工作计划,《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起草制定工作于年3月正式启动。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指导下,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充分论证和修改,历时2年在综合国内外相关临床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最终完成该《指南》。《指南》涵盖儿童OME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影响与危害以及临床治疗干预等内容。为配合《指南》的推广普及,使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掌握并应用,现将《指南》中的核心诊疗建议解读如下。部分内容摘录:五、药物治疗《指南》:(1)儿童OME治疗中常规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组胺药以及鼻用减充血剂(不推荐);(2)鼓室积液伴有鼻腔及鼻咽部黏稠分泌物,可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可选项)。已在OME中耳积液中发现多种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和炎性因子(如白三烯、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提示感染和变态反应可能参与OME发病。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和免疫抑制活性,但儿童全身用药,可产生相关不良反应,如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导致骨质疏松,故不推荐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OME。治疗剂量的鼻用激素不良反应较少,在确有变态反应证据时可酌情使用,但应避免超剂量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前提在于明确病原体及降低细菌耐药率与不良事件。OME患儿如有明确合并感染的证据,可酌情使用。由于OME具有自限性,考虑到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儿童OME。抗组胺药可阻断组胺引起的神经末梢反应或血管反应,减轻鼓室和咽鼓管黏膜水肿及渗出,减轻变态反应。在缺乏明确变态反应证据时,不推荐将其常规用于儿童OME治疗。鼻用减充血剂可收缩鼻腔血管,减轻鼻黏膜充血和肿胀,但对改善OME症状并无确切效果,且有药物性鼻炎、鼻腔干燥等不良反应,不推荐用于儿童OME治疗。目前认为,黏液促排剂除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外,还可调节黏液毯溶胶层和凝胶层比例,加速黏膜纤毛运输,促进中耳液体排出。当OME伴鼻腔与鼻咽部分泌物增多,影响咽鼓管功能时可酌情使用。

百度网盘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