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在喂养婴儿时,喜欢把婴儿平放在床上,然后拿着奶瓶几乎呈垂直角度来给宝宝喂奶,当发现嘴巴或鼻子里溢出一点奶时,只要宝宝不哭,他们就擦干净后又继续喂了。殊不知,这种喂养方式,却潜伏着危险,极可能会诱发小儿中耳炎。
危言耸听了吧?人的耳朵、鼻子、咽喉不是相互独立的吗,怎么喂个奶,就导致中耳炎了呢?从解剖来看,耳、鼻、咽、喉各个器官,表面上看是相互独立、并不相通的,但实际上,它们都是通过咽鼓管连通在一起的。咽鼓管的功能就是引导鼻咽部气体进入鼓室,咽鼓管在平时的时候是呈密闭状态的,外界的气体不能进入,但是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会张开,以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从而保证鼓膜的正常振动。
小婴儿的中耳发育尚未完善,咽鼓管较短,峽部较宽,管腔较大,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在鼻咽部开口较低,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喂奶时,如果为了贪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喂得过多、过急,小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就容易使得奶水从咽部逆流入中耳而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宝宝发生中耳炎要及时就医
当发生急性中耳炎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造成鼓膜穿孔而导致听力受损,病情继续发展的话,中耳腔积液中水分被吸收变得黏稠,可使得内陷的耳膜粘连固定,严重者可出现渐进性耳聋,或者并发更严重的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囊肿等),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发现小儿患有急性中耳炎时,医院交给专业的医生进行处理。
中耳炎有多痛?
得了中耳炎有多痛?
回想起被中耳炎支配的恐惧
耳朵就像坐过山车、一阵阵刺痛
成人尚可以表达
但是对小婴儿来说
他没有办法用语言向家人去表达他耳朵很痛
就需要爸爸妈妈平时的细心观察了
?宝宝不肯吃东西了,总是哭闹得很厉害,睡不踏实,老是用手去抓耳朵,或者用头不停地蹭枕头;
?无原因的发热,体温可升至37.8~40℃;
?耳朵有脓液流出;
?分泌性中耳炎虽没有脓液流出,但是可造成宝宝暂时性的听力障碍,表现为小宝宝对外界的声音变得不那么灵敏了。
给宝宝喂奶什么姿势才对?
新手爸妈们,赶紧对照一下你的喂奶姿势对不对吧。
喂奶时,应抬高宝宝的头部及上身,并适当控制奶量及速度,用奶瓶喂奶时注意奶嘴孔大小要适宜。
喂完奶后应先给宝宝拍嗝,将宝宝的上身直立起来,脸靠在妈妈的肩膀上,轻轻地抚拍宝宝后背,直到宝宝打出奶嗝,再将宝宝轻轻放下。注意放下宝宝的时候,最好取右侧卧位,同时注意让宝宝头部稍稍抬高。
妈妈还应注意不要刚喂完奶就逗孩子玩,喂完奶后不要立刻给宝宝换尿布,最好是在喂奶之前进行。如果宝宝发生溢奶,应将其抱起或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奶液吸入气道,被奶液污染的衣物也要及时更换。
往期回顾:
母乳喂养有技巧:选个最适合你的哺乳姿势吧
胸痛到无法呼吸,当个母乳妈妈太不容易
产褥期保健与母乳喂养
扫下方